本文目录一览:
- 1、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 2、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翻译|赏析
-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 4、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翻译
- 5、李白诗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及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风景的奇绝,诗人以飘然之姿游览其间,突发学道成仙的渴望,并邀请友人共赴仙境。诗歌分为四段,首六句为序曲,诗人自比楚狂,表达了对政治的淡泊以及对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接下来的八句以仰视角度展现庐山之美,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尽收眼底。
这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诗人李白的个人情感与追求。诗的开头,李白以楚狂自比,透露出他对政治的淡漠态度,表达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随后,他手持绿玉杖,踏上寻仙访道的旅程,这不仅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更是他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
【简析】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翻译|赏析
1、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古诗 李白 李白 系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古诗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凤歌笑孔丘2。 手持绿玉杖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朝别黄鹤楼4。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5,屏风九叠云锦张6, 影落明湖青黛光7。
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译文如下: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
3、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卢虚舟。当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
4、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5、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6、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1、结尾四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由仙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朝觐天帝再申自己的出世之想,以卢敖借指卢虚舟,点题中的“寄卢侍御虚舟”,收束全篇。诗人远远望见仙人驾着彩云,手拿莲花正要去天宫朝觐天帝,而自己也已经预先与造物之神约会于九天之外,并邀请卢虚舟共游仙境。
2、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卢虚舟。当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
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全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4、李白最潇洒的诗句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整首诗都充满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了潇洒不羁的气息。以下是对该诗及其潇洒诗句的介绍:整体风格:《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不仅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展现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寄情山水的心境。潇洒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翻译
的译文,想了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什么意思、出处及原文翻译,可阅读本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什么意思?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意思是: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汉)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翻译:山色苍翠,红霞映朝阳。原文如下: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李白最狂的诗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李白整个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仕的,和楚狂隐而不仕的消极人生态度不同,李白自称“楚狂”实是用反照法表现自己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李白对孔丘是尊敬的,“凤歌笑孔丘”中的“笑”也是反照写法,郁结着李白一生的辛酸与愤懑,以孔丘相托,笑自己太天真,而感伤于自己。
李白诗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及赏析
手持绿玉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译文如下: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了黄鹤楼。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