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一年级数学某一个数的前面的数就是比这个数小的数,某一个数的后面的数就是比这个数大的数。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小的数在前面,大的数在后面。往前数数字越来越小,往后数数字越来越大。
2、课件隐去第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111111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如下:教学内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材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度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以后学习1000以内和更大的数打好基础。
5、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案 【1】教学内容:教材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教学时数:一教时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力目标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会根据实物和数位比较数的大小。情感目标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提高兴趣。教学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根据数的位置,比较数的大小。
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
1、左边举左手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右边举右手。 介绍左右边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同学。 排队,数左右位置。摆一摆 按顺序摆放物品。 从左右数物品位置。 描述尺子左右。找一找 电脑显示,找小明家位置。做一做 放置语文书。 尺子放置位置。 铅笔位置调整。走一走 小组分上、下楼梯体验。
2、学生与同桌合作,按照顺序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找出最左与最右的物品。 让学生按左右顺序数物品,通过实践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讨论尺子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哪些物品,加深对左右概念的理解。(三) 应用左右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描述相邻同学,让学生理解“相邻”的含义,并在不同方向下尝试描述。
3、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组示意格子图。教学过程:引入新知 通过展示角色图片,引入新课《前后左右》。自主学习 (一)看图描述圆点移动路径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上圆点的移动路径。(二)教室内的前后左右 让学生指出教室中的前后左右,并通过与小熊猫乐乐互动,理解实际应用。
4、本课中,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5、【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左右》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着手教学“左与右”,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6、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关于“左右的区分”,有的是按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左右的,有的是按被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的,具体应用方式一般如下:被观察者是人时,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是以被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1、十几减9(含用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口算十几减几(含用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应用,以及综合应用。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内容包括9加几、6加几、2加几,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
2、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们以《十几减6》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合理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让学生掌握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十几减9的减法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通过“找伙伴”游戏,复习加法运算,为新课学习做准备。学习新课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应用场景。
4、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读数写数》优选教案
培养学生对个位、十位数字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理解和认识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字。教具准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计数器、小棒、铅笔、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数数: 按个位顺序从27数到50,再从85数到100。 按十位顺序从30数到60,再从20数到10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旨在使一年级学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习和巩固平均分的方法,通过练习提升能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情感与态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四)小结:今天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拼组图形
教学目标: 学生能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 通过大量拼摆图形,感受图形美,培养数学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体会平面图形特征,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可出示另一图形,上下边不等的,通过对折,让学生感受虽然对折了,两边只重叠,但没有重合、两边就不相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师适时引导,“重合”这个词可以老师介绍给学生) 师:懒羊羊在我们的启发下,也想到了一种方法。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案1 【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