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表达了纳兰性德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具体来说: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词中通过月亮的圆缺象征人的悲欢离合,表达了纳兰性德与亡妻聚少离多以及亡妻过早逝去给自己带来的终生痛苦。
在纳兰性德的词作《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中,他以月亮为载体,寄托了无尽的思念与苦涩。每一句诗,都如画卷般细腻,“辛苦最怜天上月,往事如环,前尘往事皆相融”,诗人以月亮的圆满与缺憾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月圆之夜的皎洁,寓意着他对妻子的深情眷恋。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纳兰性德的一首悼亡词,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描绘月亮的圆缺、燕子的呢喃以及蝴蝶的双飞,寄托了词人对亡妻的无限哀思和渴望团圆的心情。词人借物抒情,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深切而淋漓。
对月亮的怜爱:开篇即以“辛苦最怜天上月”表达了对月亮的深切怜爱,这里的“辛苦”二字,既描绘了月亮升起落下的辛劳,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哀愁。月亮的圆缺象征:“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用月亮的圆缺来象征人生的悲欢离合。满月象征团圆和美好,而缺月则代表离别和遗憾。
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原文及翻译赏析
1、如同纳兰性德多数作品纳兰性德蝶恋花,情感深沉,充满迷惘与感伤,这首词《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却因其独特的构思与细腻的情感,使其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佳构。词中,最让人动容的特质,是那份穿越时空的思念。在古诗中,思念总与时空的隔绝有关。
2、赏析这首词写羁旅在外,路过旧日与亲友分别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怅之情。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纳兰性德蝶恋花了一层。
3、又来到那熟悉的绿杨折柳之地,默默垂下马鞭,缓缓前行,踏遍纳兰性德蝶恋花了这无尽的清秋之路。衰草连天,心中满是无尽的哀愁,大雁已远去,飞向那遥远的萧关。天涯行役的艰辛虽令人难以忍受,但更令人痛心的是那无情的西风,它吹散了往昔美梦,只留下今古的遗憾。明日的旅程依旧漫长,寒雨沾衣,更添几分凄凉。
纳兰性德最凄凉的词作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纳兰性德交友广泛,与江南汉族文人结识,追求真挚友谊,使得其住所闻名于世。20岁,他与卢氏结婚,情感深厚,但仅三年卢氏去世,给他带来巨大悲痛。他续娶并有侧室,与江南才女沈宛的爱情虽美满,最终因家庭原因而遗憾收场。纳兰性德于31岁病逝,留下丰富诗词作品,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到绿杨曾折处 不语垂鞭 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 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 沾衣况是新寒雨 [评析] 为了一个情字,就是到“天涯行役”也在所不惜。纳兰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至情至性的人啊。
下面带来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纳兰性德赏析译文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代: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译文 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蝶恋花·出塞 清代: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及注释译文 岁月无情,秋风萧索,我渐渐老去了。为了不让人家说我多情自恋,我不再写凄切苦楚的句子来感叹人生。
译文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大雁远去关塞遥远。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清代〕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