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温庭筠的《梦江南》
- 2、梦江南的词牌格律
关于温庭筠的《梦江南》
感受着这里的独特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之中。结尾 梦江南,温庭筠。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美好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美味的江南菜。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温庭筠的诗歌。这次江南之旅,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神奇的土地。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问题描述:要解析得细一点 解析: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梦江南》是温庭筠(晚唐诗人)的名作。 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意思: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梦江南二首·其一》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原文: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这是晚唐文学家花间词人的代表温庭筠的一首代表作。温庭筠的词,布局绵密,画面一个接着一个,使人应接不暇。但这首词则不是这样,脉络明晰,进程有序,布局上显得疏朗清楚。使人一看就明白,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淡淡的笔调写一女子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神态心情。
梦江南的词牌格律
1、望江南,一个承载着古人心中情感的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它的起源颇为有趣,据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此词最初由唐代的李德裕在镇守浙江时,为亡妓谢秋娘所作,初名《谢秋娘》,后改名为《望江南》。望江南的词调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味。
2、无论是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作的《谢秋娘》,还是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都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柔情。望江南以其简洁明快的韵律,捕捉了江南的风土人情,让人在读诗的同时,仿佛能够亲临其境,感受江南的美丽与魅力。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研习。
3、《忆江南》,词牌名。此词又名《谢秋娘》,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忆江南》,词牌名。据说,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4、忆江南,词牌格律的魅力在唐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
5、常见词牌格律,说明平声表为“”,仄声表为“|”,可平可仄表为“+”。摘自唐宋词格律。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定格为-+ + | - - + |- + - - |(句) + | | - - -(韵) + | | - -(韵)。渔歌子,又名渔父,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宜对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