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赏析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缺月挂疏桐,缥缈②孤鸿影。惊起却回头缺月挂疏桐,有恨无人省③。拣尽寒枝不肯栖缺月挂疏桐,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漏壶的水流尽了,人刚刚静下来。时常见幽人独自往来,隐隐约约犹如孤鸿的身影。
2、寂寞沙洲冷的意思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出处:宋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3、【题 解】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初到黄州时,曾经住在定惠院。这首词即作于此时。作者以作诗诽谤新法的罪名被捕入狱,这时刚出狱不久,惊魂未定,心境孤寂。词中反映的正是这种情绪,并抒发了宁愿寂寞也不愿与世俗合污的情怀。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句诗意味着:月亮弯弯地挂在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看到的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感受。
6、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在黄州所作(王文诰《苏诗总案》)。
赏析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缺月挂疏桐,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缺月挂疏桐,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处境。苏轼为人正直有操守缺月挂疏桐,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原文缺月挂疏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苏轼的《卜算子》是一首表达孤独寂寥心境的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缺月挂疏桐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自省。卜算子全词如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词中两个核心意象分别指代幽人、孤鸿。全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翻译: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苏轼的卜算子咏梅
1、结尾:卜算子咏梅,品味生命的美好 梅花是冬季的灵魂,是寒冷中的温暖,是凛冽中的妩媚。苏轼的《卜算子·咏梅》将梅花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梅花的坚强、独立、飘逸的品质。品味梅花的美丽和香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愉悦。
2、苏轼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其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被广泛传颂。这句诗中,缺月与疏桐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而漏声的断续,更是强化了这种静谧感。
3、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卜算子·咏梅: 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下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