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1、后人又取名叫做《付金钗》、《无漏子》等。下面这几首《更漏子》各有情怀,各有韵味。更漏子玉炉香词/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温庭筠更漏子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是一首以“玉炉香”为起句的词,其格律以“红烛泪”为仄韵,描绘更漏子温庭筠了秋夜画堂中深沉的思念情绪。眉翠薄与鬓云残两句,以平韵交替,表现了主人公的孤寂与冷清,尤其是在漫长而寒冷的夜晚,更是倍感凄凉。
3、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温庭筠《更漏子·星斗稀》全文及鉴赏
1、“城上角声呜咽”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城上角声呜咽”全诗 《更漏子》唐代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2、温庭筠最擅长的词牌应该是《玉楼春》和《更漏子》,他有一组《更漏子》写在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的日子里,如梦幻般的画面,让人不得不叹服他的词里,除了相思和美人,还有暮春初夏的风情。01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3、它最早见于唐代温庭筠的词作,收录在著名的《花间集》之中。在《尊前集》中,它被标注为“大石调”,而在《黄钟商》中则注明为“商调”(夷则商)。《金奁集》将其归入“林钟商调”类别。在词律学中,《词律》卷四和《词谱》卷六中,都对《更漏子》有所收录和解析。
4、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
5、晏几道的《柳丝长》同样延续了温庭筠的意象,不同的是,他的词更显深沉,柳丝似乎承载了无尽的离愁。赵长卿的《烛消红》则通过烛火的消逝,展现了岁月流转的无奈与凄凉。明代王夫之的《更漏子·斜月横》中,斜月的意象更显孤独,词句间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出自哪里?
---宋代: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唐代: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全诗: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宋代:陈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出自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释义:玉碗里冰冷的酒水滴下如露水般晶莹,女子的粉妆与香气仿佛融为一体,透过轻柔的纱衣。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出自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释义:玉炉中燃烧的香料香气袅袅,红烛滴下的蜡泪,斜映在画堂中,映照出秋日的思绪。
吟梧桐诗 --薛涛:唐代女诗人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五言绝句 ---李调元是清朝乾嘉年间的著名诗人 浮云来万里,窗外寸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