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江城子·病起春尽的词牌格律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
【江城子】词牌,源于唐代韦庄的《花间集》,原为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有人认为因其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而得名。到了宋代,此调被改为双调,每片共七十字,依然保持七句五平韵。欧阳炯的单调词创新,将结尾的三字句加衬字变为七言,开启了宋词中使用衬字的先河。
《江城子·病起春尽》 是明末清初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病中起床,出视晓景,面对衰败春色,痛感时光流逝,添得满脸清泪。下片说眼前芳草茸茸、蜂蝶飞舞的景象,不知病身来年还能否赏得,而花儿不谙人苦,依旧自在盛开。全词含情绵邈凄苦,格调低沉哀楚,读来动人心脾,感人肺腑。
江城子·病起春尽 [明代] 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中的亡国之恨确实隐藏于春尽之恨之中。春尽之恨作为载体:词中通过描绘春光消逝、景色惨淡的画面,如“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这里的“春尽”不仅仅是自然季节的更迭,更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故国的衰败和消逝。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词牌格律
词牌《江城子》始自宋代晁补之,后更名《江神子》。其中韩淲的《江城子》中“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一句,使得它又被称为《村意远》。《金奁集》收录此曲调入“双调”。它由三十五字组成,共有五平韵,结尾处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的创新。宋人多依照原曲,重增一片。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宋代: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欧阳炯的江城子怎么翻译?急求~!!
1、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翻译:欧阳下的金陵城 江岸上青草绵延平整,晚霞多么明丽,江水这般无情。六朝都城的繁华景象,暗自随波声消逝匆匆。
2、江城子重阳酒边翻译如下: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扰裤旁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缓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3、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
4、何时派遣使者,拿着符节去云中,效仿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尽全力,拉满雕弓,目光直射西北,勇猛射杀西夏入侵的敌人。江城子,唐词的单调,初见《花间集》韦庄词,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有人说,调名因欧阳炯词中“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得名。
5、翻译:发髻散乱不整,眉毛久未打理已经长得很长。走出闺房,与心上人依依惜别。呜咽的鼓角声中,星辰渐渐黯淡变得稀疏又模糊。露已成霜月无光,留不住离去的人,只能泪千行。格二单调,三十六字,七句五平韵,第六句四字,较韦庄词多一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