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精编3篇)
1、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处境和 的心情。(3分)答案:(4分)(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3)因为(4)停留(2分)D(3分)它的岸的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答案:【小题1】(1)格外 (2)大约 (3)像北斗星那样 (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
6、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全文。〔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文言文小石潭记的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 潭中景物 幽静(清幽、幽深、凄清、冷清)4.答案: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阅读以下文言文,解答问题。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一个小丘向西行百二十步,穿过竹林,听到流水声,宛如佩环碰撞,心情愉悦。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下到潭边,水特别清澈凉快。潭底全由石头构成,靠近岸边,石底卷起,露出水面,形成高地、岛屿、岩块、悬崖。
初中文言文考霸(八年级)《小石潭记》课内阅读参考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文言文阅读训练小石潭记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1D 1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 潭中景物 幽静(清幽、幽深、凄清、冷清)4.答案: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没有一个“水”字,作者写鱼是侧面烘托潭水的清澈(洌),是侧面描写。而吴均的文句既写鱼,又写水,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写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正面写鱼,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这里运用的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小题1:A小题2:①因为 ②离开 ③往高处伸展 ④平息小题3:①(3分)(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补充省略的部分0.5分,“斗”“蛇”各0.5分。)②(3分)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