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及鉴赏
1、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
2、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翻译: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3、接着,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说,天姥山高耸入云,仿佛和天连在一起,这是拿天姥山同天相比。接下来又拿天姥山同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著名的五岳高峰,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山。这当然是有意的夸张。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
1、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如“虎鼓瑟兮鸾回车”中的“鼓”将名词“鼓”用作动词“敲”。 形容词用作动词:如“云青青兮欲雨”中的“雨”原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动词用作名词:如“脚著谢公屐”中的“著”是动词,但在这里用作名词,表示“穿著”。
2、越人语天姥:语(四声)活用为动词,解释为:说。熊咆龙吟殷岩泉:殷(三声)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震动。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动,解释为: 是深林战栗;惊,使动,解释为:是层巅震惊。
3、《梦游天姥吟留别》(1) (一作《别东鲁诸公》)作者:李白(唐)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4、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5、《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不得开心颜。”③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之。”④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也。”⑤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于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