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为2013年版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内容,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旨在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这部分内容是基于学生已有整数、小数加减法知识,分数概念和性质,以及对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了解进行教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案(两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案(两课时)表示( )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案(两课时)加上( )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案(两课时),和是( )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案(两课时),即( )。
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是2013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主要内容如下:(1)动手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范文
1、教师:当两人之间的距离变为零时,我们就说两人“相遇”。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运动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4)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遇问题是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的情况。
2、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意识。
3、谁还有不同的做法?有问题要问吗?为什么×4?总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 (质疑并出示方法)(四)回顾整理 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相遇问题的?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借助表演、画一画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所以遇到问题寻找帮助的办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4、在解决五年级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时,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个经典场景,即甲乙两人从相距一定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至相遇。假设AB两地的距离为x公里。首次相遇时,甲乙两人各走了不同的距离,即甲走了x-7公里,而乙则走了x公里。然而,由于他们是在同一时间相遇的,因此他们的速度与所走路程成正比。
5、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一个全程。甲车行驶了全程的4/9,即从A点到相遇点的距离为全程的4/9。相遇后,两车的速度比为4*(1+1/4):5*(1+1/3)=3:4。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三个全程。从第一次到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行驶了两个全程。
6、在一个数学应用题中,涉及到两个物体从不同方向向对方运动直到相遇的问题被称为相遇问题。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快车和慢车分别以每小时1/6和1/9的距离向对方运动,它们将在一定的时间后相遇。我们首先计算相遇所需的时间。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通用版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反思(1)本课通过童话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动手操作、自学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正方形地板砖的边长与长方形地面的关系,以及通过因数的概念来寻找地板砖的最优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
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一) 教学目标 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立体图形的识图。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P49l。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用分数表示,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意义理解分数意义。教学具准备:课本主题挂图,圆形纸片(4—5张)。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分重要。
3、《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1个饼的3/4和3个饼的1/4,学生不好理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