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翻译及赏析
1、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作者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为了排遣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
2、译文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注释⑴与: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华:京城长安。亲故:亲戚、故人。
3、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唐代 “永贞革新”失败以后,柳宗元远贬南荒,名为置散闲员,实则形同拘囚缧犯。身罹窜逐,他只能在远离市喧、浪迹山水中消磨兴功济世的壮志雄心。十年后,他又被窜谪到更为荒疠蛮瘴的柳州。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全诗的翻译如为: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古诗原文:《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译文: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注释:与: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
6、原文《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注释⑴与:同。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⑵海畔:畔,边。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⑶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⑷若:假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1、散向峰头望故乡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如下: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2、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
3、柳宗元,唐朝著名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诗文作品,最后因病去世,享年47岁。今天小编来赏析柳宗元最思乡的一首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4、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古诗创作背景:此诗是作者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为了排遣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出自哪里?
1、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译文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注释⑴与:同。
2、“若为化得身千亿”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全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代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3、出自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是一首凄苦的思乡诗,诗中表现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不忍卒读。同时这也是一首哀怨诗,诗中所表达的被贬谪的愤激不平让人肝肠寸断。
4、散向峰头望故乡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原文如下: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