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诗歌鉴赏通常关注两个核心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解析,二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用典抒情和叙事抒情。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三个方面鉴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就是辨析诗词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艺术手法赏析: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赏析方法: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里还有一些方法 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 歌主题的信息。
古代诗词鉴赏之《诗经·东方未明》篇: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倒衣裳,汉语成语,拼音为diāndǎoyīcháng,意指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此成语出自《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
【原文】东方未明,颠倒衣裳①。颠之倒之,自公召之②。东方朱晞③,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4),狂夫瞿瞿⑤。不能辰夜(6),不夙则莫(7)。【注释】①衣:上身穿的衣服。裳:下身穿的衣服。②公:指王公贵族。③晞(xT):破晓。④樊:篱笆。圃:菜园。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原文】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①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② 。东方未晞 ③ ,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 ④ ,狂夫瞿瞿 ⑤ 。不能辰夜 ⑥ ,不夙则莫 ⑦ 。【注释】①衣:上身穿的为衣。裳:下身穿的为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