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急求李白的《庐山谣》及其翻译
1、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作品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李白,译文如下: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
3、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此诗出自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4、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译文 我本是像楚狂陆通那样的狂放之人,高唱凤歌嘲笑孔子。手持镶绿玉的杖,清晨告别黄鹤楼。寻找仙山五岳不辞辛苦远行,一生爱好游览名山大川。秀美的庐山挺立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如锦霞般展开,湖光山影映照着青翠的光芒。
5、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李白诗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及赏析
1、李白和屈原不同,屈原的游仙主要以人物为主,或者说以神仙为主更恰当。而李白则着重描写仙境中的景色。《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除了“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那一段,其余的也大多是天姥山中的景色。在这首诗中也是如此,只不过地点从天姥山转移到了庐山。 美丽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倒影在鄱阳湖上。
2、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3、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
4、【作品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5、《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李白60岁。头年春天,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获释,还憩江夏。当时是“安史之乱”后期,长安、洛阳两京收复,玄宗、肃宗父子相继回到长安,官军正在继续荡平叛乱。李白以为形势从此好转,国家即将重见太平,他个人命运也可能否极泰来。
6、这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诗人李白的个人情感与追求。诗的开头,李白以楚狂自比,透露出他对政治的淡漠态度,表达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随后,他手持绿玉杖,踏上寻仙访道的旅程,这不仅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更是他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李白笔下最霸气的诗,五千年来无人能及
1、《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 手持绿玉杖我本楚狂人手持绿玉杖,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述:写这首诗手持绿玉杖的时候,李白已经差不多六十岁了。
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 手持绿玉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述: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差不多六十岁了。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中,李白以狂放不羁的姿态,展现出了对权贵的不屑与对自我的肯定。他坚信,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内心与行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中,李白以大鹏自喻,表现了他追求高远境界的决心与勇气。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将进酒》中,即使年事已高,李白仍坚信自己的价值,即使生活困顿,也坚信未来还有希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被唐玄宗召见时,李白以这句诗展示了他的自信与豪情,提醒我们面对挫折时要保持乐观和积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