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南怀瑾先生书里的佛学故事之三:李翱问道药山禅师
李翱仰慕药山禅师,多次邀请未果,后亲自登山拜访。药山禅师看经未予理会,李翱不满欲离开。药山转向李翱,询问他是否只相信耳朵,不信任眼睛。李翱向药山请教心中安定之道,药山回答心中无杂念,无法解答此问题。李翱又问修行之道,药山指引“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唐)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释义:药山的高僧修炼了一身好功夫,体型像飞鹤一般,经常在松树下读经书。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源自一个古老的佛学故事。在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但都被禅师婉拒。一日,李翱亲自登门拜访,药山禅师端坐在蒲团上,手拿经卷,似乎故意不理睬他。李翱愤怒地说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去。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出自一个佛学故事。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
《赠药山高僧惟俨》作者-李翱 原文: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是诗来源的故事: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
李翱的人物生平
1、人物生平 编辑 困苦童年 韩愈肖像 [3]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2、孟郊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3、作品原文: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李翱的介绍
李翱,字习之,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出生地有陇西成纪与赵郡两种说法。贞元年间,即公元785年至804年,李翱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等。在追求学问与文学的同时,李翱追随韩愈,深入理解并阐述了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
李翱(772~844),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1。唐朝文学家、哲学家2。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翱(772~836)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一说赵郡人。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谥文。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
“复性一书几有道”的出处是哪里
“复性一书几有道”出自宋代徐钧的《李翱》。“复性一书几有道”全诗 《李翱》宋代 徐钧 幽怀赋好欧公赏,实录文高黄子称。复性一书几有道,千年真可续韩灯。《李翱》徐钧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李翱是宋代徐钧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怀和对欧阳修的赞美。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子思所作的儒家经典《中庸》。
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
杰出贡献 李翱在儒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试图重建儒家的心性理论,其《复性书》三篇融合老子、道家复性论为宋代理学家谈心性开了先河,《复性书》三篇,上篇总论“性情”及圣人之关系,中篇言如何修养成圣的方法路径,下篇勉励人们进行修养的努力。
《李翱·行己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事之在人,昧者亦知(15)。迁焉及己(16),则莫之思(17)。造次不戒(18),祸焉可期(19)。书之在侧,以为我师。 【注释】 ①度(duo):衡量。 ②恶(wu):憎恨,讨厌。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出处:春秋·曾参《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天命之谓性。
惟余之生兮①,父命以名,谓余曰“行己”兮,俾充夫性之所能②。曰:汝立志必高而宏。曰:汝学道必思而行③。待人过厚,可以保生。责己尽详,然后有成。人恶勿记,人善乃称。切磋琢磨④,孰无朋友⑤。惟善可亲,惟敬能久。闻过必改,见善斯守。诚心行此,惟汝之有。
若然者,宜其以礼为厉己⑩,必欲毁之而后快。亦有务其末而弃其本,此与恣睢狂惑者何异?嗟呼!学者于此不可不辨也。余友王子欣夫与余交十余年,始相识时皆二十许人。而君独端凝(11),无少年轻妄气。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