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翻译赏析-欧阳修-宋词三百首_百度知...
1、宋词三百首第23首,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描绘的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
2、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3、古诗原文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作者:欧阳修(宋)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
1、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百花凋零之后西湖的景致依然很美,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
2、宋词三百首第23首,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描绘的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
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系列群芳过后西湖好: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4、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上片写颖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写“春天”不给分)诗中的意象有残红、飞絮。(1分,只写一个不得分)小题2:(4分)《采桑子》通过描述残红、飞絮、垂柳等暮春景象,(1分)传达了词人惜春的情感或悠然自得的心境;(1分)《谒金门》中,燕子找不到旧巢的景象,(1分)表现了作者的流离失所或对家国的忧虑。
全词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词中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佳作,出自其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时节词人依栏观赏颍州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词人对静谧清疏的春末景致深深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生动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而下片则描绘了众人离去后的宁静。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的词牌格律
这首词共有44字,分为上下两阙,每阙四句,韵脚采用三平韵的格式。在群芳凋零后的西湖,景色别有一番韵味。满地落红狼藉,飞舞的柳絮如烟,随风飘荡。垂柳在栏杆边摇曳,整日里被风轻轻吹拂。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变体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