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望海潮·柳永》原文与赏析
1、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策击鼓,观赏、吟唱烟雷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2、《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原文:望海潮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
4、柳永所作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绘杭州富庶与美丽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繁华与人口稠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开篇即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历史的悠久,以及其作为东南一带重要都市的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5、这首诗采用了先总写后分写的写作手法,善于铺叙。作品选用了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从不同角度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描写了出来。《望海潮》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6、“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柳永的词望海潮写于多少年
1、柳永画像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柳嵩,曾经是沙县县丞,父亲柳宜曾出任南唐御史。淳化元年,柳永的父亲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跟随父亲上任,咸平六年即公元1003年,柳永作下《望海潮》拜谒孙何,此词让柳永名声大震,景德年间,柳永离开杭州前往苏州,不就又回到扬州,在那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
2、柳永的词也有很多收录在了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就比如《雨霖铃》《望海潮》等等,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两首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人称柳七,排行第七,出生于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他出生于宋仁宗景祐年间,是一位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后世常称他为柳屯田。
柳永的《望海潮》全文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策击鼓,观赏、吟唱烟雷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词牌名,秦观、王恽、柳永、曹冠等均有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