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玉尘十袭浮霜花”的出处是哪里
1、“玉尘十袭浮霜花”出自明代杜寅的《白头母吟次杨孟载韵》。“玉尘十袭浮霜花”全诗 《白头母吟次杨孟载韵》明代 杜寅 白头母,征人妇,银钗零落凤凰股。天寒日暮练裙薄,脉脉无言倚庭树。良人何在西从军,出入干戈死为伍。腰间宝剑霜雪光,逐队齐行砍妖虏。
2、《白头吟》 汉·两汉乐府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3、宋 梅尧臣 《禽言·提壶》诗:“山花缭乱目前开,劝尔今朝千万寿。” 渔家傲(曹组)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苹香满。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半。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 玲珑四犯(陈允平) 金屋春深,似灼灼娉婷,真真娇艳。
4、良人何在西从军,出入干戈死为伍。腰间宝剑霜雪光,逐队齐行砍妖虏。鼓衰力尽生死决,野旷天青塔铃语。鬼妻悲号鬼为舞,泪血如珠溅行路。郎今一去归何时,樱桃花开春满蹊。侧身西望骨欲折,千里烟尘暗边埒。君不见东阳御面顾渚茶,年年上供天王家。月团小饼盘龙凤,玉尘十袭浮霜花。
5、月团小饼盘龙凤,玉尘十袭浮霜花。祇今丧乱殊未已,武夫竞尔夸豪奢。大明扬辉照村坞,愿见清平好官府。延秋不闻乌夜啼,版图复入无东西。翻虑此身先奄忽,不得亲收杞梁骨。落花冥冥堕红雨,迟郎归来华表柱。若为化作紫鸳鸯,一双飞上青云去。
“宵残雨送凉”的出处是哪里
1、“宵残雨送凉”出自唐代韩愈浮霜的《宿龙宫滩》。“宵残雨送凉”全诗 《宿龙宫滩》唐代 韩愈 浩浩复汤汤浮霜,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2、“空阶旧事诗惭君话决科”出自宋代孔武仲的《和竹元珍夜雨》。“空阶旧事诗惭君话决科”全诗《和竹元珍夜雨》宋代 孔武仲帝城尘土热如汤,喜有残宵雨送凉。
3、《宿龙宫滩》的原文如下浮霜: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4、宿龙宫滩① 【原文】浩浩复汤汤②,滩声抑更扬③。奔流疑激电④,惊浪似浮霜⑤。梦觉灯生晕⑥,宵残雨送凉⑦。如何连晓语⑧,一半是思乡⑨。【注释】①龙宫滩浮霜: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②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③抑:低。更:又。扬:高,高昂。④疑:怀疑。激电:闪电。
5、“驿窗微雨送凄凉”出自宋代陆游的《寓蓬莱馆》。“驿窗微雨送凄凉”全诗《寓蓬莱馆》宋代陆游桐叶吹残蕉叶黄,驿窗微雨送凄凉。长安许史无平素,莫恨栖栖立路旁。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6、特别是那“宵残雨送凉”之句,天将破亮,可还是浙浙沥沥地下着小雨,小雨送凉,这个“凉”字在此既是写实又是写感。阳山是个山区,气候宜人,加之龙宫滩这个特殊之地,又是“宵残”之时,确实是个地道的“凉”。
极浦浮霜雁,回潮落海查。
1、极浦浮霜雁:这句描述了遥远浮霜的江海边浮霜,霜白浮霜的雁群在水面上浮游。这里浮霜的“极浦”指浮霜的是极远的江边或海边,“霜雁”则形象地描绘了深秋或初冬时节,雁群身上覆盖着霜雪,或是在寒冷的天气中飞翔的景象。
2、“月不要云遮”出自唐代贾岛的《送金州鉴周上人》。“月不要云遮”全诗《送金州鉴周上人》唐代 贾岛地必寻天目,溪仍住若耶。帆随风便发,月不要云遮。极浦浮霜雁,回潮落海查。峨嵋省春上,立雪指流沙。作者简介(贾岛)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3、峨嵋省春上,立雪指流沙。 出自唐代贾岛的《送金州鉴周上人》地必寻天目,溪仍住若耶。帆随风便发,月不要云遮。极浦浮霜雁,回潮落海查。峨嵋省春上,立雪指流沙。
4、“溪仍住若耶”出自唐代贾岛的《送金州鉴周上人》。“溪仍住若耶”全诗 《送金州鉴周上人》唐代 贾岛 地必寻天目,溪仍住若耶。帆随风便发,月不要云遮。极浦浮霜雁,回潮落海查。峨嵋省春上,立雪指流沙。作者简介(贾岛)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