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忆秦娥·秋萧索原文_翻译及赏析
悲秋 , 孤独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
译文:在上元节之后,邓剡怀念往事,创作了《忆秦娥》这首词,赠予我。读后感到凄凉,便按照原韵和了一首,不禁觉得非常悲痛。过去每逢元宵,成千上万的朝京士女,拥进城里观灯闹元宵。如今皇上太后都被掳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复存在,进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断绝,有的只是满天风雪。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宋代·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 伤离索。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犹胜当初无分”的出处是哪里
“犹胜当初无分”出自宋代黄机的《虞美人》。“犹胜当初无分”全诗 《虞美人》宋代 黄机 云情雨意才端的。津鼓催行色。因缘虽浅是因缘。犹胜当初无分、小留连。刘郎双鬓青堪照。君也方年少。尊前不用苦沾衣。未信桃源别后、路成迷。作者简介(黄机)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
“犹胜不归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自咏五首》。“犹胜不归去”全诗《自咏五首》唐代 白居易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但异睡著人,不知梦是梦。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
“犹胜嫦娥不嫁人”出自宋代张耒的《七夕歌》。“犹胜嫦娥不嫁人”全诗 《七夕歌》宋代 张耒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时人莫讶经年隔”出自明代黄淑德的《七夕》。“时人莫讶经年隔”全诗 《七夕》明代 黄淑德 鹊驾成桥事有无,年年今夕会星娥。时人莫讶经年隔,犹胜人间长别多。《七夕》黄淑德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七夕》是明代诗人黄淑德创作的一首诗词。
满江红·万灶貔貅作者简介
“万灶貔貅”出自宋代黄机的《满江红》。“万灶貔貅”全诗 《满江红》宋代 黄机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鲵剪,于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
黄机,曾在各州郡任职,与岳珂相互唱和,也有词寄予辛弃疾。其词风深沉凝重,苍凉悲壮,接近辛派风格。著作有《竹斋诗余》。毛晋评其词,认为不乏“宠柳娇花,燕目行莺目亢等语”,与大晟上座不相愧色。
“万灶貔貅江上老”出自元代潘纯的《题岳武穆王坟二首》。“万灶貔貅江上老”全诗《题岳武穆王坟二首》元代 潘纯海门寒日澹无晖,偃月堂深昼漏稀。万灶貔貅江上老,两宫环佩梦中归。内园羯鼓催花发,小殿珠帘看雪飞。不道帐前胡旋舞,有人行酒著青衣。
“万灶貔貅戈甲散”出自唐代詹敦仁的《余迁泉山城。“万灶貔貅戈甲散”全诗《余迁泉山城,留侯招游郡圃作此》唐代 詹敦仁当年巧匠制茅亭,台馆翚飞匝郡城。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罗绮管弦鸣。柳腰舞罢香风度,花脸妆匀酒晕生。试问亭前花与柳,几番衰谢几番荣。
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其词作与岳飞之孙岳珂及辛弃疾都有唱和,受岳、辛词风的影响;二是当时南宋军民抗金热潮高涨,中原人民抗金斗争此起彼伏,这样的民族精神状态使词人受到潜移默化,促成其词风的变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