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本草纲目》是如何能流传下来的?
- 2、本草纲目鳞部蚺蛇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鳞部蚺蛇原文及翻...
- 3、6-0《本草纲目》简介与目录
- 4、求《本草纲目》原序的全文翻译
- 5、古文中关于木耳的介绍,麻烦写下木耳的全文,并标注出处
《本草纲目》是如何能流传下来的?
1、《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毕生的心血,永为世人所流传。这部旷世巨著漂洋过海,造福全人类。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岁李时珍死了,直到他死后三年,家里人才将《本草纲目》印刷出版。《本草纲目》民间流传,李时珍永垂不朽,对医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 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4、可信,《本草纲目》是一部综合性著作,国内国际都给予极高评价。成书背景: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此书。
本草纲目鳞部蚺蛇原文及翻译,本草纲目鳞部蚺蛇原文及翻...
本草纲目·鳞部·蚺蛇原文及翻译 鳞部·蚺蛇 作者本草纲目全文:李时珍 释名 南蛇、埋头蛇。气味 甘、苦寒、有小毒。主治 小儿疳痢(枯瘦喜睡本草纲目全文,坐则闭目,饮食无味)。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服。痔疮肿痛。用蚺蛇胆研细,调香油涂搽,立效。诸同瘫痪,筋挛骨痛,疠风疥癣等。
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全文的《本草纲目》中,鳞蛇被描述为一种巨蟒,出产地包括安南、云南、镇康州、临安、沅江以及孟养等地。这种蛇体长一丈多,拥有四足,鳞片颜色为黄色和黑色两种。它能够捕食麋鹿等大型动物。根据记载,鳞蛇在春季和冬季居住于山中,而在夏季和秋季则迁移到水域生活,具有一定本草纲目全文的攻击性。
…即于腹上约其 尺寸 ,用利刃决之,肝胆突出,即割下其胆,皆如鸭子大,曝乾以备上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蚺蛇》 。 词语分解 蛇的解释 蛇 é 爬行 动物 ,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本草纲目全文:蛇蜕。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蚺蛇 明目凉血,除疳杀虫。慎微曰∶顾含养嫂失明,须用蚺蛇胆,含求不得。有一童子以一合授含。含视之,蚺蛇胆...《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急疳第九 爪作疮,瞬息大如钱,或在头面、口齿中。
6-0《本草纲目》简介与目录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本草纲目》主要介绍了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主要有:半 夏 中药名,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守田、水玉等,又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因其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5 21:42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1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求《本草纲目》原序的全文翻译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原序的翻译本草纲目全文:据古书上记载本草纲目全文,望见龙泉宝剑的光气本草纲目全文,就知道这古剑所在的地方。看见宝气,便知有明珠的存在。萍实和商羊这样的吉祥之物不是聪明人是不会认识的。要论广泛了解事物的人,应当推张华。要论能明辨字义的人,应当说是嵇康。要论善于分辩宝玉的人,应当说是倚顿。
本草纲目序翻译和原文如下:翻译:本草纲目全文我们奉旨校正《本草纲目》,看到皇上亲自阅览,感到无比荣幸。皇上自从登基以来,就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各种典籍和学问,博学多才。每当想到天下万物的生长,一定得到各种资源的帮助。
宝玉不剖,真假不辨,时日已久。辨别一节大骨头,须用车载之,孔子云(《国语.鲁语》)。识织女星支机石,须访卖卜者严君平(严君平,汉人,名遵,以卜筮为业)。《翕州扈言》已失传,而今《本草纲目》幸存,藏于深山石洞不妥,何不刊刻流传,供后世钻研,如同杨雄之《太玄经》。
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
“若啖蔗饴”在译文中被翻译为“就象吃到了蜜糖一样”,准确传达了李时珍对读书的热爱和享受。 在描述李时珍其人其事时,译文忠实地按照原文的顺序和内容进行了叙述,同时注意到了人物性格和才能的描绘。
去其重复,补其缺失,正其谬误。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三百七十四种,分为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具规模,署名《本草纲目》。愿得一言,以托不朽。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
古文中关于木耳的介绍,麻烦写下木耳的全文,并标注出处
1、《药性切用》润燥利肠。传说 张仲景说:木耳赤色和仰生的本草纲目全文,都不能吃。按《生生编》载:柳蛾补胃,木耳衰精。是说老柳树上的蛾,吃本草纲目全文了能补胃理气,而木耳由朽木所生,得一阴之气,所以有衰精冷肾之害。木耳(英文:agaric),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
2、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唐·韩愈《答道士寄树鸡》木耳在这首诗中被韩愈赞誉为龙耳,可见韩愈对木耳的喜爱,树鸡则是木耳的古称。除此以外其他诗人墨客也在自己的诗句中描写过木耳。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3、【原文】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 【翻译】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此文原载《水经注》水经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4、“烦君自入华阳洞”出自唐代韩愈的《答道士寄树鸡(树鸡。“烦君自入华阳洞”全诗 《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唐代 韩愈 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5、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节选:又西北入桑乾枝水,桑乾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翻译:夏屋山水又往西北流,注入桑干支水。
6、历代医学家对于黑木耳的药效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性甘干,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等作用。我国医学历来认为黑木耳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