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测量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 在生活中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量比较短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推荐测量应用项目 除了纸上讲解之外,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测量过程中的乐趣和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测量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这时候,推荐一些有趣的测量应用项目,比如制作笔筒、测量自己的身高等,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技能,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数学思考: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学生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节《测量》中,吨的认识是重要一环,旨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单位吨的意义和使用方法。本章节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吨的概念解决问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数学思考: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例2 三维目标: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理解面积的意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能在方格纸上执行简单的图形平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教案# 导语】《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篇一 设计理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以小朋友熟知的《西游记》为蓝本,创设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回老家花果山”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教案
1、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6)小结: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用乘法来计算。(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数学中初次引入“倍”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倍”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3、的4倍就是()个2。 3的6倍就是()个3。 3个7就是()的()倍。 6个2就是()的()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情境图。
4、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自己思考后,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找出:刘林用了2个贝壳,林杰用的贝壳数是刘林的3倍。请同学们用学具摆出刘林用的贝壳数。
5、研究内容:第六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现阶段二年级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学情分析:二年级安排了稍复杂的一步应用题和一般的两步应用题。
6、是军棋的4倍 ?元 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 )个( 4)是多少。 8 8×4=32(元)探究新知 (三)回顾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我们解答得对吗?32元是8元的4倍吗?32÷8=4,解答正确。象棋的价钱是32元。知识应用 (一)画一画 第一行: 第二行画的 是第一行的5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