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核舟记练习册答案
- 2、核舟记练习题及字词翻译
- 3、核舟记练习题
核舟记练习册答案
mǐn shǔ wǎng yí sǎn xuān rán zhě yǐ jí jì zhuàn (1)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2)赠 (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语气助词 “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1)做,雕刻。 是。有刻有。
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空间顺序 (6)(1)《核舟记》中共刻有5个人物;而本文船舱面上有21人,舱中还有11人;(2)《核舟记》中刻有一个轩敞的大舱,而本文核舟上刻有三进二层的舱楼。
《核舟记》配套练习册答案mǐn shǔ wǎng yí sǎn xuānrán zhě yǐ jí jì zhuàn(1)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2)赠(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语气助词“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1)做,雕刻。 是。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核舟记》配套练习册答案mǐn shǔ wǎng yí sǎn xuān rán zhě yǐ jí jì zhuàn (1)因:顺着,就着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2)赠(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4)语气助词“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1)做,雕刻。 是。有刻有。 (2)叫(3)(东西的)头。
核舟记练习题及字词翻译
1、尝贻余核舟一:贻,赠送。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大苏,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浏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翻译下列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苏、黄共阅一手卷。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3、核舟记字词翻译:奇:奇特。曰:叫。以:用。径:直径。之:的。为:做,这里指雕刻。罔:无,没有。因:依据。势:样子。象:模似,仿照。《核舟记》是明末的魏学_(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4、译: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译: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5、奇巧人,指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奇特。以,用。径寸,直径一寸,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为,做。动词,这里指雕刻。器皿,器具。余,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刻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就这木头的样子去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没有。
6、李晔《核舟记》译文 虞山有一个叫王叔远的人,微雕技术很高,能在核桃上雕刻东西,细如人的头发,还能一目了然。
核舟记练习题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给加粗字注音。(1)罔不 (2)贻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糁之 (6)髯 (7)天启壬戌 (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开头,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出“核舟”所雕刻的内容。第一句就介绍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而且形神毕肖,第二句点明“核舟”所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为下文张本。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细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四个方面来验证:奇巧”一字。
以上两段文字出自 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 ,核舟雕刻的是 的故事。1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1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 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