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 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
- 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
- 5、小学部编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五篇
- 6、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掷双色片》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篇一】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 ,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教案及教学反思
能正确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经历用上、下、前、后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
小学一年级《位置》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生活经验是理解位置概念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理解“上、下、前、后”等位置概念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从日常情境中提取相关经验,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的相对性,从而深化对位置的理解。
在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是基础。上与下是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上是高于另一物体的位置,而下则是低于另一物体。我们可以通过确定参照物来判断上、下的关系,例如站在楼道里,我们可以说某本书在你的上面或下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
按顺序数1—7,倒数1—7 填数: 0 1 ( ) 3 () 5 ( ) () 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比一比,填一填: 3( )2 5( )7 7( )6 1( )0 6( )4 5( )5 4( )7 1( )6 6( )3 探究新知 学习6的组成:和5,重点讲5和1,4和2,3和3分别组成6。
.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7两数表示。 (二)拨一拨,比一比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先拨5颗,再拨一颗,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我们刚才一共拨了几颗珠子,是怎样拨的? 问;再拨一颗是几颗? 在直尺上认数。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一指左边第1瓶在哪里?活动4 教学7的写法 老师在田字格上示范6和7,学生在下面练习,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规则。活动5 教学7的组成 (1)带领学生自主探索6的组成 (2)探究7的组成 ①学生拿出7个小方块,将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②组织学生汇报情况。
小学部编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部编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教案范本一 教材分析 “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掷双色片》教案三篇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篇一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考 网准备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节? 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哪些小动物想教蜗牛学艺?学习生字:教(“教”是多音字) 学习9小节 这些小动物真热情,看他们都来教蜗牛学本领了。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呢?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活动过程: 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