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郭沫若最出名的十首诗
1、郭沫若最出名郭沫若的诗的十首诗如下:《黄河颂》;《世界上的另一个我》;《长征组歌》;《悯农》;《在西北草地上》;红灯记》;《雪》;《青年中国说》;《伟大的民族》;《中国工农红军万岁》。郭沫若相关介绍: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的诗,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
2、归途不羡天池鸟,不慕北溟鱼,瞬息乘风万里,铁翼云中舒展。才到新西比利,已过乌兰巴托,瀚海一览无余。谁言乾坤广大,实如一沤。高歌倦,雄谈歇,展画图。长城蓦地眼底,岪郁盘云途。地上山山横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见昆明。
3、郭沫若的诗:《题如东丁店水闸》建闸丁店河,劳工五千多。受益四公社,海水不扬波。劳动真英杰,千载永不磨。《访鞍钢》马鞍山下有雄都,阶级精神展画图。匝地星云开宇宙,出炉钢锭滚珊瑚。火花飞迸春雷动,热浪奔流夏日输。八十万人共肝胆,此声胜读十年书。
4、郭沫若的诗句汇总如下 《春寒》凄凄春日寒,中情惨不欢。隐忧难可名,对儿强破颜。儿病依怀抱,咿咿未能言。妻容如败草,浣衣井之阑。蕴泪望长空,愁云正漫漫。欲飞无羽翼,欲死身如瘫。我误汝等耳,心如万箭穿。《中折瀑》奇峰传二百,大小有龙湫。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
5、《七律·长恨歌》:这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诗,以杨贵妃的悲剧命运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昔日盛世的怀念。 《七律·人民大会堂前夜》:这首诗是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创作的,赞颂了人民的力量和奋斗精神。
郭沫若的茶花诗带释文有一首:茶花一树早桃红全文是什么,带释文的
1、郭沫若黑龙潭咏山茶诗 茶花一树早桃红郭沫若的诗,百朵彤云啸傲中。惊破唐梅睁眠倦,陪衬宋柏倍姿雄。笔者试着做个白话翻译:(黑龙潭的)这棵茶花盛于桃花的红艳,它像朵朵红云般傲立在花海中。已经开过花休息的唐梅(唐代梅花)被它惊醒,青翠的宋柏(宋代的柏树)陪衬着它,更显得英姿婀娜。
2、【现代】郭沫若 花与诗(山茶) 茶花一树早桃红,白朵彤云啸做中郭沫若的诗; 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初见满城霞郭沫若的诗; 人人都道牡丹好,郭沫若的诗我说牡丹不及茶。 有关茶花的诗句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初识茶花》宋代:陈与义 译文:第一次见到绿色长裙的美丽女子时,九月的茶花开了一路。
3、明朝女诗人刘淑的《踏莎行·梅》曾写道:“含英不与牡丹开,倾心原共山茶醉。”在冬天,梅花与山茶花同时绽放,梅花只把山茶花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山茶花在冬春之际盛开,花姿丰盈,端庄高雅,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郭沫若曾赞美山茶花:“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
4、云南的山茶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得诗人郭沫若盛赞:“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破唐梅睁眠倦,陪衬宋柏倍姿雄”。这句诗描绘的“园林处处红云岛”景象,正是云南茶花的真实写照。在云南这片彩云之南,无论是苍山脚下,还是洱海之滨的大理,都能见到盛开的山茶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的馈赠。
5、郭沫若盛赞曰:“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牡丹之鲜艳。10首茶花的诗词,让茶花与你一起红红火火过新年!道中见茶花宋-严粲朝来露湿欲寒天,谁赏幽芳古道边。
6、冬深岁又残,山茶花开。山茶花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开放时花团锦簇,红如火白似,花中奇品也。自古以来,一直都深受很多文人墨客的青睐,郭沫若赞叹“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山茶花朵艳而繁盛,独到的高雅,即使在寒冷季节也依旧不失它的高洁美丽。
郭沫若写的第一首诗是?
《茶溪》,是他保存下来最早的诗: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继《女神》之后,郭沫若第二本诗集《星空》于1923年出版。《女神》是郭沫若的作品。
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显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新诗集。(最早出版的白话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于1918年,但尚未完全摆脱旧诗的束缚。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女神》作为郭沫若的首部诗集,收录了1919年至1921年间他创作的53篇新诗,其中还包括3篇诗剧。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五四”运动高潮期的社会背景,那时民族觉醒与个性解放并行,社会风气如同狂飙,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郭沫若赞美安阳的诗句
百克东夷身致殒,千秋公案与谁论。《观圆形殉葬坑》郭沫若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雨中踏寻王裕口,殉葬惊看有众奴。殉者为男均少壮,少者年仅十三余。全躯二十骷髅五,纵横狼籍如羊猪。宝贝三堆难计数,十贝为朋不模糊。铜卤铜鼎铜戈兵,有丝成线粟已枯。
历史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说起中国文化之都--安阳,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八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是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更有着中华第一古都之称。
三千年前殷商王朝定都安阳,彼时安阳即是帝都。“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1959年游访安阳殷墟时,赞美安阳殷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留下的诗句。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诗盛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赞美安阳的诗句。如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七大古都之首的安阳市,在古老的洹水岸边,出现了一组风格特异的建筑群。这就是1987年9月建成的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