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原文_翻译及赏析
1、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原文: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那里的江都像一条青青的纱罗衣带,山犹如一枚碧玉头簪。
2、不需车马便可驾鸾鸟自由飞翔。【赏析】这是作者送严大夫赴桂林就任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运用贴切的比喻把“山水甲天下”的桂州秀丽风光描绘得极其形象,同时还写出了当地人民的习俗和特产。这首诗是对被贬桂州的严大夫一种很好的精神安慰。诗的首联点明严氏赴任之地是位于“湘南”的桂林。
3、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 ,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
4、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桂州即今广西桂林。严大夫为严谟,他在长庆二年(822)任桂管观察使,诗作于此年。
5、严大夫,严谟,长庆二年(822)四月出任桂管观察使。【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生平见前湖南《谒衡山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注释】①苍苍:深青色。森,森然,繁密貌。八桂:《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贲隅(番禺)东。”八树成林,状其大,此后称桂林,常云“八桂”。
6、译文: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那里的江都像一条青青的纱罗衣带,山犹如一枚碧玉头簪。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家家都自己种植黄甘。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别友人严谟时所作的一首五律。
“玉沙粼粼光”的出处是哪里
“玉沙粼粼光”出自唐代李贺的《蜀国弦》。“玉沙粼粼光”全诗 《蜀国弦》唐代 李贺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出自唐·李贺《蜀国弦》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出自贺铸《食芡实作》玉沙飞堕何衮衮,一夜青山损颜色。——出自袁说友《雪中简林子长》翠浪万回同过影,玉沙千处共栖痕。——出自唐·皮日休《鸳鸯二首》起望天南陲,玉沙满长风。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诗题“蜀国弦”,是乐曲名。吴正子笺注本诗说:“乐府补曰《蜀国吟》。《古今乐录》 云:永嘉枝乐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刘辰翁也说此诗写“弦之悲”(明刻 《合刻刘须溪点校李长吉歌诗》)。以后注家,大多同意此说。
“惊石坠猿哀”的出处是哪里
“惊石坠猿哀”出自唐代李贺的《蜀国弦》。“惊石坠猿哀”全诗《蜀国弦》唐代 李贺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而李贺在《蜀国弦》中的“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则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猿猴因石头的震动而哀鸣,云雾在半山腰间缭绕,仿佛在诉说着山间的哀愁。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之美,更通过石头的形态展现了山水的灵动。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蜀国弦》原文|赏析
诗中交织地描写枫香花静、水影南山之清丽恬美,凉月秋浦、玉沙粼粼之凄清幽冷,以及红泪客不肯过瞿塘之缠绵哀伤,我们可以说诗人是借写蜀弦之悲喜哀乐,抒写对蜀国的怀恋情绪。这样理解比较恰当。《蜀国弦》描写音乐形象鲜明,变化倏忽,精细入微,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
《蜀国弦》是一首描绘蜀地风土人情的诗歌,其赏析如下枫香晚花静:《蜀国弦》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蜀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诗歌开篇往往以蜀地的山川河流、云雾缭绕为引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除了作为乐器外,蜀国弦还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承。通过演奏蜀国弦,人们能够感受到巴蜀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蜀国弦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的一种方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演奏蜀国弦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好。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赏析如下:“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这两句是说,月夜三峡深隐在明月的光辉里枫香晚花静;江水幽静,碧云满天。一幅美妙如画的景色,写来十分逼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