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正数和负数教案第二课时数学
1、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二)能力训练目标: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4、教学内容: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负数教案(精品6篇)
1、小学数学负数教案(1)教学目的: 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2、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篇二 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引入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 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