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教案
教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
三下笔算除法说课稿1 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称图形》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及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口算 14×10 20×21 40×12 80×30 小黑板出示。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关于时间与计时法的教案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能力目标: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三) 教学目标 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新授: 填符号、写算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培养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兴趣。
通过比较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体验到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学设计中,从具体实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面积的概念,通过比较和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
《面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面积、量一量、摆一摆、铺地砖。《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套教材为了改变过去偏重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慌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把面积的含义单独列开教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并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以及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观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