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二物理教案,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2、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 掌握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确定方法。 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重点: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明确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速度方向的确定:理解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3、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初二物理教案,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质量,那么我们物理上讲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5、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经过探究问题探究可以总结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___立的___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
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能通过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解决日常中的生活问题。3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4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难点:理解平面镜所成像是虚象。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
实验目的: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实验原理:依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实验仪器:透明玻璃板、蜡烛、尺子。实验步骤: 将透明玻璃板直立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在玻璃板前方放置一根蜡烛,并用尺子测量蜡烛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根蜡烛,直至其像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1#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全面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本节实验应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以及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是认识熔化、凝固过程中关键点和特点的基础,但初二学生在观察中往往顾此失彼,因而通过本节实验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能力。
初二物理杠杆教案
首先利用杠杆平衡条件 F左 X 1 = 20N X 3 , 可以解出 现在 杠杆 左端会对 甲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 60N的拉力 ,也就是说 F左 = 60 N.因为有60N向上的拉力,所以 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减小了, 从而对地面的压强也减小了。
初二物理知识杠杆原理的重点归纳1 杠杆是一种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它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三种类型。省力杠杆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可以省力但多移动距离;费力杠杆的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可以少移动距离但多费力;等臂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在物理学习中,了解如何准确找到杠杆上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动力作用点与动力作用线(标记为F1)的交点相对应,而阻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线(标记为F2)的交点相对应。 若图中未明确标注F1或F2,你可以自行选择一条作用线,然后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其作用点。
在第二题中,设支点到50牛顿重物的距离为y,重物总重100牛顿。若重物均匀分布在支点两侧,支点应在距50牛顿重物0.8米处才能使杠杆平衡。这是因为,当支点位于0.8米处时,两侧的力矩相等,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阻力F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画力臂时必须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是省力杠杆。同时,根据题目中的图示,我们可以正确画出各个力的力臂。
因为拉力竖直向上,所以F1=G=1500N 2将AC看做杠杆,在C点施力,则此力的力臂为AD,油桶可看作一个均匀重物,重心在几何中心,重力在此竖直向下,其力臂为1/2AB。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1、气体和液体统称流体,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初二物理教案的位置压强越小。 流体压强与流速初二物理教案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流体压强初二物理教案的大小与流速初二物理教案的关系初二物理教案; 了解飞机升 力产生的原因; 会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流体压强、流速定义。- 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流速对压强的定量关系示例。 教学反思 - 学生通过实验和自主探究,在观察、操作、分析和解释方面得到了锻炼。- 学生的实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增强,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理解加深。- 认识到实验设备和时间的限制,需进一步改进以提升学习效果。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入手。教学目标:理解流体的压力、压强和速度的概念,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流速对流体压力和压强的影响、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主要由“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两大知识点组成。 教材抓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模型展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物理规律,从而让学生能进一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
5、在流量相等的情况下,由流速与截面积的关系可知:vbvcva。综合此时三管中压强的关系得出结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2)分析解释两个引入实验 应用 (1)机翼的升力 ① 学生实验:用手将薄纸条的一端靠在嘴唇下,让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条上方轻轻吹气,观察纸条的运动,并解释实验现象。
初二物理质量教案
使用前,指标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指标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新增砝码;读数时一定要认清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m=50g+20g+5g+4g=74g. 故答案为:左;增加;74g. 【例题】一本书的页码是180,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是270 g,则每张纸的质量是___kg。
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1#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磁场与电容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电容器的连接形式,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能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原因。电容器混联时,能理顺求解思路,会正确选取电容器的耐压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