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
末联抒发仰慕之情。作者说:你像高山一样屹立,我仰慕尚且不及,只有揖其清芬而已。看口气,似乎诗人这次赴襄阳访孟浩然并未见到他,故有此语,不无惋惜和遗憾。惓惓深情,十分感人。作者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诸作,那么其实两人倒是不仅见过而且成为知交的。
赠孟浩然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赏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末联抒发仰慕之情。作者说:你像高山一样屹立,我仰慕尚且不及,只有揖其清芬而已。看口气,似乎诗人这次赴襄阳访孟浩然并未见到他,故有此语,不无惋惜和遗憾。惓惓深情,十分感人。作者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诸作,那么其实两人倒是不仅见过而且成为知交的。
赠孟浩然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自然,李白引“中圣” 一语入诗中,有双关的意味,既作饮酒至醉的隐语,又包含着对浩然高洁品格的赞扬。至于 “不事君”三字,比 “弃轩冕” 说得更明白直露,道出了封建社会里不满现状的正直文人洁身自爱的秉性和拒绝与统治者合作的不妥协精神。
李白的《赠孟浩然》的赏析
1、李白的律诗赠孟浩然,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2、【赏析】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3、李白的《赠孟浩然》是一首描绘高人隐逸生活的佳作,其风格自然飘逸,情感真挚,表达赠孟浩然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诗的首联即点明主题,李白直言对孟浩然的爱慕之情,称赞其风流天下闻名。中间两联则具体描绘了孟浩然的形象,他年轻时就放弃了官位,晚年隐居于松云之间,饮酒赏花,悠然自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