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孝经》广至德原文及译文
- 2、孔子孝经全文
- 3、孝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孝经
《孝经》广至德原文及译文
广至德 作者:孔丘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孔子认为,君子用孝道来教化人民,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要亲自走访,每天当面教导。他指出,通过孝道的教育,可以让天下所有的父亲受到尊敬;通过悌道的教育,可以让天下所有的兄长受到尊敬;通过臣道的教育,可以让天下所有的君王受到尊敬。《诗经》中有一句诗说:‘和蔼可亲的君子,如同人民的父母。
“《诗》[1]云:‘恺悌君子[2],民之父母。’非至德[3],其孰[4]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5]?” 【译文】 “《诗经》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有谁能够教化人民,使得人民顺从归化,创造这样伟大的事业啊!” 【注释】 [1]诗:指《诗经》。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孝经全文
1、实践孔子孝经孝经原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孝经原文: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是孝经孝经原文的核心内容孝经原文,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孝顺父母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起,比如说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帮助父母等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孝顺父母,才能真正做到孝悌为本。
2、《孝经》天子章第二 【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3、作品介绍:《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孝经
1、孝经第十二章原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2、孝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3、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4、《孝经》的全文和译文:原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惧则不敢失前,喜则以备后。宜勉而不强,毋以所不能为怨。父母之言,不可不听也。一则以顺,一则以敬。敬则不犯上,顺则有余吉。宜养而勿杀,亲而勿远,辅而勿弃,骄而勿骄。
5、【孝经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