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王昌龄的资料
- 2、王昌龄简介30字
- 3、王昌龄简介生平及作品
王昌龄的资料
王昌龄(公元698年-公元756年),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边塞诗人,世称王江宁、王龙标,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王昌龄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关,其边塞诗大概作于此期间。
王昌龄(约698年-约75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号静安,号潜山。王昌龄祖籍陇西,出生于长安。他的父亲是唐朝宰相王珪,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王昌龄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因为不满官场腐败,后来辞官归隐,专心写诗。王昌龄是晋绥大地哺育出的一位爱国诗人。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王昌龄的资料简介如下:基本信息:王昌龄,字少伯,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出生于河东晋阳。人生经历:王昌龄三十岁时进士及第,曾担任江宁县丞,因此有“诗家夫子王少伯”的美誉。他一生几经大起大落,也曾投笔从戎,但多次遭遇贬谪。文学成就:王昌龄的诗作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著有《王少伯集》。
王昌龄简介30字
1、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出身太原,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担任龙标县尉。他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以进士及第步入仕途,早年生活困顿但这段经历似乎对他的创作有所启发,尤其是在西北的游历对其边塞诗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仕途上,王昌龄的生涯起伏不定。
2、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行大,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生平 王昌龄父母家庭已不可考,只知其早年生活较为贫困。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3、《出 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简介: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品《出塞》《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闺怨》。
4、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
王昌龄简介生平及作品
1、王昌龄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其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等。以下是关于王昌龄的简介及其部分诗作:王昌龄简介 生卒年份:698年—757年。字:少伯。籍贯:并州晋阳人。身份: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生平经历: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校书郎、龙标县尉、汜水县尉等职。
2、作品: 王昌龄擅长七绝,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其诗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蕴含了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3、著作:他著有《王江宁集》六卷,这可是他的心血之作哦。代表作品:说到他的作品,那《出塞》、《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闺怨》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