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悟真篇浅解内容简介
- 2、悟真篇基本信息
- 3、悟真直指悟真篇原序
- 4、《悟真篇》阅读笔记-七言四韵一十六首
- 5、《悟真篇》全文
悟真篇浅解内容简介
1、《悟真篇浅解》是一部深入探讨道家内炼功夫悟真篇的重要文献。据现有历史记载悟真篇,这一修炼体系在成周时期已经系统化。汉末魏伯阳悟真篇的《参同契》是一部著作,因其义理深邃和广泛内容,被誉为“万古丹经王”,实至名归。北宋悟真篇的张伯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丹诀理论,创作了《悟真篇》。
2、《悟真篇浅解基本信息》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首版书籍,于1990年10月1日发行。作为道教典籍选刊系列中的一员,它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学术内容。该书采用32开本设计,既便于携带,又适合阅读,总共有379页,内容详实深入。全书以简体中文为正文语言,便于广大读者理解和学习。
3、王沐先生的学术成果丰富多样,悟真篇他的研究深入浅出,深受读者喜爱。其中,他的著作《悟真篇浅解》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解读之作,原著为宋代张伯端所著,王沐先生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解析。这部作品最初由中华书局在1990年10月1日出版,后于2008年进行了再版,至今仍备受关注。
4、《悟真篇》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内丹修炼的重要指南,以其深入浅出的辞义,成为中国道教经典之一。全书通过诗词歌赋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内丹修炼的各个方面,历代都有众多注疏本,内容丰富且意义深远。
5、《悟真篇》是仙道中人之津梁圭臬,作者乃是宋朝时人,也是道教中南宗的祖师,后代的人尊称为 *** 真人,俗家姓名叫做张伯端。因为他未得进士以前就博览群书,贯通古今,特别是醉心于丹鼎之术的追求,后来在他当官的几十年当中,对于朝政世事屡生厌烦,早有出尘之志。
悟真篇基本信息
《悟真篇》是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悟真篇的一部道教内丹修炼经典。作为道教丹道理论悟真篇的重要著作,《悟真篇》涵盖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各个方面,包括内丹修炼的理论、过程、方法等。在道教内丹修炼中,《悟真篇》的地位与汉代魏伯阳的《参同契》相仿,被认为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
《悟真篇浅解基本信息》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首版书籍,于1990年10月1日发行。作为道教典籍选刊系列中的一员,它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学术内容。该书采用32开本设计,既便于携带,又适合阅读,总共有379页,内容详实深入。全书以简体中文为正文语言,便于广大读者理解和学习。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无名子葆光。《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一卷。《悟真篇注释》三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
“悟真篇我命由悟真篇我不由天”这句话出自北宋张伯端撰的《悟真篇》里的《悟真·绝句六十四首》。具体信息如下悟真篇:出处:《悟真篇》是道教南宗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张伯端撰写。其中,《悟真·绝句六十四首》是按照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编排的,这句话便出自其中之一。
没有一斤。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没意思是没有,一斤是重量。出处《悟真篇》曰: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宋翁葆光认为此药为乌肝和兔髓,实指元炁和元精,文曰:乌肝八两、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药重一斤须二八也。
翁象川注《悟真篇》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
悟真直指悟真篇原序
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
否则,若不探求其理,就会混淆是非,分不清正邪,落入旁门左道,陷入虚无与执着之中,这并非修真之道,而是追求假象。
金丹之道,内蕴乾坤,修真之本。人生苦短,世事如梦,修道者超脱苦海,求仙成佛。《悟真》直指卷一,明示三要: **人生与修道**: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悟道者超脱世俗,以孝友保性命,不贪名利。修道求仙,脱生死,超凡入圣。 **世事与修仙**:世人迷恋名利,老去未觉。
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
《悟真篇》阅读笔记-七言四韵一十六首
1、紫阳真人张伯端在《悟真篇》中强调,有形与无形是互为投影与理念载体。如《西游记》中,张伯端以棕衣变作霞裳,教皇后穿,以避免皇后受到妖王玷辱,维护人伦。这比喻了将无形理念融入有形世界的重要性。“七言四韵一十六首”旨在引导读者理解“悟真”的内涵。
2、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
3、《悟真篇》是内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北宋熙宁八年(1075)张伯端撰。全部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其中七言律诗一十六首,绝句六十四首,五言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以及歌曲三十二首。七言律诗一十六首为总论。
4、该书的结构为:卷上对《悟真篇》中的十六首七言律诗进行注解,卷中对其中的六十四首七言绝句进行注解,卷下对其中的一首五言四韵、十二首〈西江月〉、又一首〈西江月〉、五首七言绝句及几首歌赋进行注解。
5、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
《悟真篇》全文
在世界的智慧宝库中,张伯端以《悟真篇》揭示人生短暂与修行的真谛。这是一部融汇释、老二教精髓的炼丹秘籍,强调生命修行中阴阳调和与道法自然的重要性。《悟真篇》序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修行者寻找长生不老之路的方向。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得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悟真篇》,北宋张伯端著,后序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此句在其中有所提及 悟真篇-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相关记载:“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