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的《水龙吟》及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首句即以抽象手法道出杨花的性质与际遇。杨花即柳絮,像花又非花。这句“抽象”之词,却超越了具体形象,一语道破了柳絮的真谛。这一手法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的《水龙吟》是一首充满豪放情怀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该词以壮阔的景象开篇,苏轼运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浩渺的水墨画卷。词中的情感在苏轼笔下流淌如水,或悲或喜,或忧或欢,与自然的景色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苏轼的《水龙吟》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与人生哲理的词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苏轼。非花非花,无人怜惜任坠地。抛离家旁路旁,细细思量,实有情思。柔肠萦绕,娇眼困倦,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却被莺叫醒。不恨杨花飘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处,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赏析 全诗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通过描绘暮春时节杨花凋零的景象,传达了思妇幽怨缠绵心绪,也抒发了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宋苏轼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均明,福应寿永,子孙其绪。果乘风雨,去呼宾侣,醉卧芳蕤。聊为稼轩居士,正平生吾亦,自许风流。岁晚葺庐,好安寝卧,一丘一壑。若教田父来讴,疑有樵苏。
水龙吟(雪)原文: 小轩潇洒清宵午,风正紧、门深闭。藜床危坐,竹窗频听,春虫扑纸。灯烬垂红,篆烟消碧,衣轻如水。料飞花未止,堆檐已满,时摧折、琅玕尾。骨冷魂清无寐。这身在、广寒宫里。暗怀千古,浑疑一夜,冰生肠胃。岁事峥嵘,故园睽阻,归期犹未。
水龙吟翻译: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闲。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苏轼的水龙吟原文翻译如下: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水龙吟》诗词赏析
《水龙吟》诗词赏析如下:内容概述 《水龙吟》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经典作品,主要描绘了词人与心爱女子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全词以景起,以景结,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上片赏析 景物描写:开篇即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李白的《水龙吟》开篇即以豪迈之笔,描绘了放船远行的壮阔景象。诗人乘舟千里,凌波而行,略为吴山停留,饱览江南的壮丽景色。吴山的云雾缭绕,仿佛水府中的神女,随着江水奔腾,九江之水东流,气势磅礴。诗人感叹北客匆匆,壮志未酬,年华已逝。
苏轼的这首《水龙吟》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超境界,更在情感上深深打动了读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将杨花的飘逸与人生的感慨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越自然界的哲理思考。这种将物象与情感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词成为咏物词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远超原作,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水龙吟·春恨》赏析,词人陈亮乃南宋气节之士
1、这首词虽然表面上是写伤春念远之情,但实际上却寄托了词人的恢复之志。陈亮作为南宋气节之士,其创作绝少儿女情长,而是更多地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命运。因此,有人认为此作寄托了词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渴望和期盼。
2、《水龙吟·春恨》表现了词人伤春念远、幽怨愁绪以及对国家恢复之志的寄托。伤春念远:词的上阕描绘了春光烂漫的景象,但紧接着转折指出,如此美妙的春色却无人欣赏,只能被莺燕所赏玩,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无人共赏的遗憾和伤感。
3、陈亮词的基调是豪放的,但也出现一些婉约的作品,毫不足怪。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情调岂不缠绵凄婉,但毕竟与周(邦彦)、秦(观)不同,苏、辛和陈亮的词,和婉中仍含刚劲之气,所谓骨子里还是刚的。
4、而是上升到了更广阔的家国情怀。陈亮作为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春光的惋惜,实际上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从结构上看,《水龙吟·春恨》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5、陈亮乃南宋气节之士,其创作绝少儿女情长。故有人认为此作寄托了恢复之志。起首用“闹”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揽春的景象,与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相比,毫不逊色,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
6、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陈亮以豪放词风著称,但这首《水龙吟·春恨》却显露出婉约的一面。作品中隐藏的愤激之情,实则是对偏安、复土抗金理念的隐喻,词中“芳菲世界都付莺燕”暗喻大好河山落入敌手,具有深远的寓意。尽管陈亮的风格多样,但这首词中仍保持着其一贯的刚劲之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