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补全唐代诗人李贺南园诗句
1、唐代诗人李贺南园诗句: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全文大意: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2、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意思: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出自:《南园十三首》李贺〔唐代〕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翻译: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3、《南园》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释:小白长红:指花有小又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嫣香:娇艳芳香,指花。译文: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南园十三首·其五翻译
《南园十三首·其五》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注释 ⑴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翻译为: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有哪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出自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意思是: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这句话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全诗内容及翻译如下:《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十三首(其五)的译文是:南园十三首(其五)作者:李贺 原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翻译/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赏析/鉴赏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赏析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后在故园家居时拉杂书写的组诗,或写景,或咏怀,漫无次序,也没有统一构思,连格式也不一致。本篇为第五首,系咏志抒怀之作。诗只有短短四句,但上下二句各提出一个问题,以自己心中的设问引发读者的思索,大大加深了诗中的意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十三首·其五》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这首诗歌是《南园》组诗十三首中的第五首,是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陆续吟成,撰作时间可系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春夏之交。
《南园十三首·其五》的理解及创作背景如下:理解: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之情。 诗句解析:“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两句诗以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和急于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