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绿罗裙下标三棒”的出处是哪里
- 2、绿罗裙是什么意思?
- 3、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4、“汀洲芳草绿罗裙”的出处是哪里
- 5、绿罗裙·东风柳陌长词作鉴赏
- 6、关于绿罗裙的诗句有哪些?
“绿罗裙下标三棒”的出处是哪里
“绿罗裙下标三棒”出自唐代张保胤的《示妓榜子》。“绿罗裙下标三棒”全诗 《示妓榜子》唐代 张保胤 绿罗裙下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叉手向前咨大使,这回不敢恼儿郎。《示妓榜子》张保胤 翻译、赏析和诗意 《示妓榜子》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张保胤。
《示妓榜子》唐代·张保胤 绿罗裙下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 叉手向前咨大使,这回不敢恼儿郎。《戏示诸妓》唐代·张保嗣 绿罗裙上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 抄手向前咨大使,这回不敢恼儿郎。《秋暮》唐代·贾岛 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
——出自唐·孟浩然《长乐宫》3绿罗裙上标三棒,红粉腮边泪两行。——出自唐·张保嗣《戏示诸妓》3鲜鲜毛羽耀朝辉,红粉墙头绿树枝。——出自欧阳修《野鹊》3红粉翠蛾应不要,画船来往胜于人。
绿罗裙上标三棒,平明剪出三鬃高,相君还许吐茵不。梁间燕雀休惊怕,态浓意远淑且真。绿罗裙上标三棒,中酒朝眠日色高,史臣书之得已不。酒满百分殊不怕,爱此云山奉养真。绿罗裙下标三棒,中酒朝眠日色高,可作西斋润笔不。虚教衰病生惊怕,白鹭之白非纯真。
洪建真棒【集古诗-藏头诗】洪炉不铸囊中锥,建章昨夜起春风。真珠帘外静无尘,棒喝如今总不亲。洪建真棒 【集古诗-藏尾诗】重向仙舟见葛洪,日不立则月不建。萧郎下笔独逼真,绿罗裙下标三棒。
绿罗裙是什么意思?
绿罗裙通常代表着一种高雅的气质。绿是一种清新、自然的颜色,而罗纹的选择则更显得优雅,通常不会让人感到太过俗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罗裙也经常被用作诗歌、歌曲等意境描写,传递出一种古朴、优美的文化氛围。绿罗裙也有一些文化象征意义。
记忆中的人比较好看。绿罗裙是指女子穿的裙子,穿着比花还要娇嫩美艳。而桃夭的释义,赞美男女婚姻以时,室家之好。后用以指婚嫁。春风十里桃夭,指婚嫁是春风十里很是幸福。古诗句赏析时需要一个一个词的解读,然后根据意境解释意思。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意思是: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出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译文】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
这个要根据上下文来看了。绿罗裙好解释,是古代女子穿的一种衫裙,一般也是小家碧玉的装饰。玉珠出蚌门,应该是说普通人家却养出了个秀外慧中的美质女子。这样也能跟上句的绿罗裙相照应了。
诗中重点词汇翻译如下: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赏析:分离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别时身穿绿罗裙的倩影,最为醒目,最为亲切。语句出自北宋贺铸的《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东风柳陌长绿罗裙,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惟芳草。标签绿罗裙: 柳树 怀念 词 动植物 情感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译文 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绿罗裙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
⑥“记得”二句。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绿罗裙·东风柳陌长鉴赏 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恋人之作。首两句描绘眼前之景。东风,点明节令乃微风吹拂的春季。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全词以复杂的思恋心理活动为线索,写得细腻、委婉,表达绿罗裙了对恋人的执著、坚贞、纯洁、深厚的痴情。作者简介绿罗裙:贺铸,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汀洲芳草绿罗裙”的出处是哪里
“汀洲芳草绿罗裙”出自宋代贺铸的《登快哉亭有属》。“汀洲芳草绿罗裙”全诗 《登快哉亭有属》宋代 贺铸 南浦东风拂水文,汀洲芳草绿罗裙。桃花旧叶应相望,杨叶新声我独闻。酸鼻可怜香欲绝,断肠不待酒初醺。斜阳归去书窗下,一幅蛮笺赋梦云。作者简介(贺铸)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出自张载《和薛伸国博漾陂》南浦东风拂水文,汀洲芳草绿罗裙。——出自贺铸《登快哉亭有属》南浦凄凉老逐臣,东坡还往尽幽人。——出自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出自寇准《春初夜书》1南浦采蒲当凛冽,西溪踏石向暄妍。
诗词中的芳草,随着诗人人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江南春》【宋】寇准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烟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际,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
韦应物《滁州西涧》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词作鉴赏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是一首充满离情别绪的词,作者贺铸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与游子思乡的情感交织。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刻画,展现了游子漂泊在外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东风柳陌长”开篇便以春风拂过柳树的小径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该词由跟前景物生思念,由“念”而“伤怀”,由“伤怀”而“回首往事”,由“回首”而“记”起恋人的鲜活形象,由“记”而“怜”,从而产生无时无处不在眼前浮现的幻影,使怜爱之情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这首词以春风柳陌为背景,描绘了别后对恋人的深深怀念。首句“东风柳陌长”,描绘了春季里,微风轻拂,柳树繁茂,将道路隐蔽,月光下形成一条绿带,显得神秘而悠长。闭月的描绘则让月色显得朦胧,白日盛开的花儿在暗月下若隐若现。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译文 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
关于绿罗裙的诗句有哪些?
可怜黄土苔封,绿罗裙坏,只一缕春魂抛与。清代陈维崧绿罗裙的《善权寺相传为祝英台旧宅,寺后一台,云其读》中,绿罗裙成为绿罗裙了一种象征,代表了逝去的爱情与美好。黄土苔封、绿罗裙坏的景象,仿佛预示着一段美好时光的消逝,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芳草绿罗裙。雨痕和泪痕。
-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李商隐《江南曲》- 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好向昭阳宿,天凉玉漏迟。
芳草与自己身上的绿罗裙颜色相同,女子由这一联想生发开去绿罗裙:天涯处处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记得绿罗裙(自己),行遍天涯,爱情永远不变。“怜芳草”即恋女子也。南朝江总妻《赋庭草》云:“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咏裙、草同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