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潼关吏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⑧桃林:即桃林塞潼关吏,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潼关吏的地方。⑨哥舒:即哥舒翰。【译文】那些防御在关口的士卒是多么劳苦艰辛啊潼关吏,潼关吏他们每天都在潼关要道修筑城堡。潼关吏他们所修筑的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有余。
诗在叙述和对话中,用了一系列形容、比喻、夸张的词语和诗句,有效地烘托了潼关的环境气氛(如“何草草”、“万丈余”、“铁不如”),突出了关吏的心理情态(如“连云”二句,“艰难”二句),抒发了惋叹之情(“百万化为鱼”句)。正所谓依意以取象,又借象以达意。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潼关吏》描绘了潼关防御工事的险要和坚固,谴责了哥舒翰因杨国忠的促战而轻易出兵,导致桃林战役的惨败,沉痛地转告守关将士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要轻易出战,深刻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写法上,《潼关吏》以对话展开情节,以人物的言行表达人物的思想,写得凝练自然,质朴沉郁。
潼关吏赏析
《潼关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守关将士的描写和对话,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困苦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该诗以“潼关”这一重要的军事要塞为背景,通过与守关小吏的对话,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士兵们坚守岗位的艰辛。
《潼关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
内容与情感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这三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官吏形象,反映了战争对地方治理、社会秩序的冲击。官吏们或疲于奔命,或横征暴敛,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官场的混乱与无奈。
《潼关吏》翻译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翻译为现代汉语,描绘了官吏的凶狠、老妇的悲惨以及战争的残酷。 《潼关吏》:展现了潼关守军的英勇与坚韧,通过潼关吏的讲述,杜甫对潼关的险要地势和守军的英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翻译为现代汉语,大意是询问潼关吏修关的目的,潼关吏向杜甫介绍潼关形势,并告诫守关将领勿重蹈哥舒翰失关的覆辙。
潼关吏翻译: 士卒劳役:士卒们筑城劳作是多么艰辛,他们在潼关要道上修筑城墙。 城墙坚固:大城坚固得连铁器都难以摧毁,小城则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潼关的要塞之地,狭窄到只能容一辆车通过,而我们的长戟,却可以凭借一人的力量,击退千万敌军。然而,我依然感到忧虑。历史上,哥舒翰曾经在这里中了敌人的计,百万大军被淹死。我恳请你们,一定要记住哥舒翰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潼关的士兵们,你们的坚守和勇气是值得赞扬的。
◆原文◆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潼关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
潼关吏原文: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潼关的城池坚固无比,大城如同铁板一般,小城则高达万丈。我询问潼关的士兵,你们修筑城池是为了防备胡人的侵袭吗?士兵们邀请我下马参观,向我介绍了每一座山。他说,潼关的地势非常高,几乎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非常险要,连飞鸟也无法飞越。如果胡人来袭,我们只要坚守在这里,就可以保护西都的安全。
杜甫的三吏三别之《潼关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杜甫的三吏三别之《潼关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2、《潼关吏》表达了诗人对潼关天险的赞叹以及对桃林一战溃败的深切遗憾。具体来说:对潼关天险的赞叹:诗中通过潼关吏的口述,描绘了潼关城墙的坚固和地势的险要,如“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和“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这些描述都展现了诗人对潼关作为军事要塞的赞叹之情。
3、背景与主题 历史背景:这组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此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主题思想:杜甫通过这组诗,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