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五月五日午”的出处是哪里
1、“五月五日午”出自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宋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全诗《端午即事》宋代 文天祥五月五日午端午即事宋文天祥,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作者简介(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2、“五月五日午时书”出自宋代释宗杲端午即事宋文天祥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五月五日午时书”全诗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宋代 释宗杲 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毒舌尽消除。更饶急急如律令,不须门上画蜘蛛。《颂古一百二十一首》释宗杲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宗杲创作端午即事宋文天祥的一首诗词。
3、“屈原当日死”出自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屈原当日死”全诗《端午》宋代 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4、宋 · 文天祥 《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日辰处所灵且祇”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百炼镜-辨皇王鉴也》。“日辰处所灵且祇”全诗 《百炼镜-辨皇王鉴也》唐代 白居易 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
端午节:宋代词人文天祥《端午即事》译文及赏析
1、《端午即事》的译文为:五月五日的端午节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端午即事宋文天祥,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2、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注释 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3、译文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赏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
4、端午即事:文天祥诗作解析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一诗中,借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和坚韧的志向。诗中,五月五日的艾草赠予,象征着对故人和新知的怀念,同时也暗指自己身处万里之外的艰难处境。
文天祥的端午诗
1、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端午即事宋文天祥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注释】: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故人:古人,死者。新知:新结交端午即事宋文天祥的知己。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夙昔:指昔时,往日。
2、文天祥的端午诗:《端午即事》宋朝·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端午感兴·千金铸镜百神愁》宋朝·文天祥 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
3、文天祥(1236年-1283年)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他有一首著名的《过零丁洋》诗,与端午节没有直接关联,但是此诗被认为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展示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过零丁洋》的部分内容如下:舟遥遥以南洋,人去也只如此。云无心云亦闲,水向东流。
4、端午即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霄天,碧簟挂床知昼寒。脱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宽一线间。文武催归辇路通,三关十二草旗风。秋千倚得阁门去,北海仍寻阿肚钟。何年百世祀芳名,海宇澄清正复兴。争叹民间节物新,欢娱野外笑朝庭。无难艰险连楚项,又何陷却华胥魂。天地有灵吾有志,誓死抗击誓不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