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 2、八上语文单元教案怎么写
- 3、七律长征教案
- 4、七律长征在初一书长多少页
- 5、《老山界》优秀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1、表格填写:填写表单,记录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复述训练: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历。第二课时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段):概述老山界,点明主题。第二部分(2-32段):叙述红军翻山的经过。第三部分(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填写表单,记录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所做的事情。复述训练: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历。第二课时 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段):点明主题,概述老山界。第二部分(2-32段):叙述红军翻山的经过。第三部分(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中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3、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4、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布置作业 初一语文《老山界》教案2 教学目标: 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5、教学过程:熟读文本找细节 默读课文,勾画出细腻描写的句子,想象作者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八上语文单元教案怎么写
1、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讲述长征的? (2)你能为大家至少写一个单元教学目标吗? . 思考讨论拟写. 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激发兴趣。 3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2、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思考,仿写。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相点评 第十一课时:写作、修改文章 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提炼他们的语言。
3、理清顺序,梳理信息,写一段话:评析《苏州园林》的构思美。 点读、齐读第三至九段,第二次检索:①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的语句;②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的语句。 分析整理,写一段话:赏析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自由读第五段,读后检索:总说句、拟人句、对偶句、议论句、极富情趣的词句。
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知识。2 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说明抽象事物的写作方法。3 感受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巨大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5、重点:理解的结构。难点:语言的特点。[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导入 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6、在书上圈点勾画,利用课下注释和手头资料积累字词。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枣核”前加一个修饰语,说说你加这个词语的理解。
七律长征教案
1、听唱《七律长征》。展示《七律长征》,强调长征的深远影响。齐诵,结束课程。鼓励学生继承红军精神,勇往直前。
2、出示《七律长征》图片,进入下一个环节。 强调长征精神,鼓励向前。 下课。
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歇台子小学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七律长征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七律长征在初一书长多少页
共35页。《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编辑本段长征资料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37首,其中包括《七律·长征》。“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是毛泽东生前出版的最为权威的一个版本。毛泽东注明《七律·长征》写于1935 年10 月。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都采用这一说法,但是人们的的观点并不一致,至今存在诸多分歧。
七律·长征 书法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老山界》优秀教案设计
1、《老山界》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七律长征教案: 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七律长征教案,以及用生动的描述七律长征教案,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 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 自学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示:介绍中央红军长征的背景,以及课文所描述的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3、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4、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七律长征教案;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第二教时 复习旧课 继续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七律长征教案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6、掌握用生动语言和恰当比喻表达主题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课时安排:共需2个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提示:本文记叙了1934年冬季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历。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