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蒲松龄(地震蒲松龄阅读答案)
1、蒲松龄的《地震》阅读答案:主要内容: 蒲松龄的《地震》描述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东地区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详细交代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前的预兆。 文章重点记叙了地震发生的过程,包括“忽然大震”、“屋瓦飞皇皇然”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地震的混乱和惊恐。
2、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记载的地震现象,如“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描述的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建筑物损坏和地面变形,这些现象符合大地震的特征,因此可以判断蒲松龄所经历的地震属于大地震。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无数生命损失,让人痛心。
3、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注释】①客:客居。
“向西北去”的出处是哪里
“向西北去”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地震》。“向西北去”全诗《地震》清代 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匹马红尘路”出自宋代孔武仲的《寄经父兄》。“匹马红尘路”全诗《寄经父兄》宋代 孔武仲我出乱山来,兄入乱山去。出山何必佳,匹马红尘路。入山勿辞勤,崎岖与天邻。天门西北去,石眼行车轮。落尽江南柳,寒榆应知在。去去何时归。天涯可寄衣。霜高鸿雁还,无使信音稀。
“鸿雁向西北”出自唐代李白的《千里思》。“鸿雁向西北”全诗 《千里思》唐代 李白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作者简介(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第一莫飞西北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旅雁(元和十年冬作)》。“第一莫飞西北去”全诗《放旅雁(元和十年冬作)》唐代 白居易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文言文(地震,蒲松龄)
“仆而复起”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地震》。“仆而复起”全诗《地震》清代 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翻译: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
蒲松龄的《地震》主要描述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东地区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文章首先交代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前的预兆,然后重点记叙了地震发生的过程和人们的反应,最后描述了震后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