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诗词格律书看不太懂,请知道的解释一下。
1、关于“正格”,诗词中一般指的是“平仄两两交替”。与“正格”相对的是“变格”(也称“别格”),是使词或曲在句式、平仄等方面发生增减变化。变格有时形成新的词牌或曲牌。初学诗词者,当以正格为是。
2、++…王力教授《诗词格律》一书这么简单…孤平不懂,拗救就别学了。给个例子,如五言句正体是: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就犯孤平,所以第三字改为平声即可,即:仄平平仄平。七言依此理推。句子:乱山为四邻。乱,仄,犯孤平,第三字为变平救起。
3、对仗 对仗分为律绝句、律诗和排律。律绝句对仗可选可不选,而律诗和排律则要求中间二联必须对仗。对仗不仅是词语相对,还需平仄相配。押韵 格律诗要求双数句必须押同一韵部,且必须为平声韵。《唐韵》、《唐水韵》等韵书对押韵有详细规定。
诗词格律口诀是什么?
平声韵应奇数句诗词格律,仄声韵在偶数句。首句若押韵诗词格律,一联末字应相同。若是偶数句,需两字平仄互换。奇数句自由发挥,偶数句必须区分。排律和小律对仗,规则大致相同。若用仄声韵,诗的平仄不宜大幅变动。每句倒数第一三,交替仄平更妙。遵循这歌诀,妥善处理平仄关系。
诗词平仄分为仄起式正格、仄起式正格、仄起式变格、仄起式变格,口诀如下:仄起式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后队)平起式正格 如同两人排队向前走,教官一声向后转,那么后面的人,反而变成前面的人。
诗词平仄分为仄起式正格、仄起式变格、平起式正格、平起式变格四种,其口诀记忆如下:- 仄起式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变格: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变格: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是关于律诗的平仄的一个口诀,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第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第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古诗词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平起首句起韵型诗词格律:平平仄仄平诗词格律,仄仄仄平平诗词格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诗词格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五律平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同理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三种格式的平仄关系: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学诗点滴001】诗词格律最基本的就是平仄,但是看似简单的平仄二声,能把初学者搞得晕头转向。我查找资料一一细究,似乎发现了一点规律,可以把五绝、五律、七绝、七律都统一在一个模式下。
而判断格律诗平仄格式关键是看首句,所以上面这四种格式对应的都是首句律句形式。“仄起不入韵”,对应的首句律句形式就是“仄起仄收”因为格律诗押平声韵,如果是“平收”,那么就是“入韵”的,所以“不入韵”就是“仄收”。
对(对立):平仄在一联(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上句和下句)诗中,是对立出现的,叫对。否则叫失对。粘(粘连):续联上句第2个字要和上联下句第2个字平仄一致,称为“粘”。否则称为“失粘”格律诗不允许“失粘”为什么要相粘诗词格律?是为变化句型,不单调,不粘的话就重复了。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1、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如下: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中华新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2、律诗 律诗是唐代诗歌的一种,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严格的格律形式之一。律诗的韵律分为平水韵和古韵两种形式,其中古韵的韵律更为严格。律诗的特点是每句字数固定,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的韵脚必须相同,且必须符合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声调。
3、字的音调有平仄之分,阴平、阳平即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第二声为平,上声、去声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古代还有入声,现在已没有了,亦属仄。音律讲究押韵、对仗,有《声律启蒙》必学,“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之类的。
4、格律诗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美丽动人的诗句。通过学习基本知识、积极实践和不断尝试,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格律诗词创作者。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使用珍漾精华液来提高肌肤护理效果,这款产品是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不仅价格亲民,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5、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如下: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之所以说只是一部分的绝句,是因为绝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古绝。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
理解诗词格律:蜂腰体的例子
1、蜂腰体的例子包括李白的《与贾至舍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杜甫的《月夜》、贾岛的《下第》以及杜荀鹤的《吊李翰林》。李白的《与贾至舍人》:在这首诗中诗词格律,“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形成诗词格律了对仗,体现诗词格律了蜂腰体的特点,即仅在颈联进行对仗,其余部分则用于叙述。
2、在律诗中,通常首尾两联无需对仗,中间两联则要求工整的对仗。但唐代时期,一种只在颈联进行对仗的特殊形式——蜂腰体,颇为常见。蜂腰体的特点在于颔联和颈联需连贯叙事,首联和尾联则保持简洁,没有对仗,形成了诗体上的“腰细”特征。许多大诗人如李白、王维、杜甫、元稹等都有蜂腰体的佳作。
3、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仅颈联对仗,传达深情。贾岛的《下第》以“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展现了蜂腰体的特点。杜荀鹤的《吊李翰林》以“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突显颈联对仗的韵律。
4、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这标志着诗词格律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
5、又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诗,亦是“蜂腰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虽有两联对仗,但不全在颔联、颈联,而是一对在首联,一对在颈联。
6、而这种颔联不对仗,只有颈联对仗的诗,古人有一种特别的称呼,叫做“蜂腰体”。就好像蜜蜂的腰一样,在中间位置对仗,勒紧了,非常形象。但是就好比“折腰体”(失粘),这其实都是过严的格律要求对自由创作做出的无可奈何的让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络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